2023年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本10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本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本10篇

2021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虽说不必流血牺牲,但要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脱贫斗志,却也不会轻轻松松,尤其是夺取“三区三州”战贫胜利,要求每名扶贫干部争当勇士,敢于迎难而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

2020年以来,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立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收入达标、长效机制建设、帮干队伍建设“四个关键”,全力打通脱贫攻坚“关节点”,走好“最后一公里”,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保障。

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根本。“两不愁三保障”是确保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的“铸基工程”。今年以来,邵庄镇多措并举下活“一盘棋”,全力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提高贫困户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疫情最吃紧、吃劲的艰难时期,突出关心关爱贫困户,配送物资、消杀住所,确保贫困户顺利度过难关。贫困户学生子女享受春、秋两季助学金,残疾人学生子女享受额外补助。卫生院积极行动,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签约医生“一对一”联络服务,第一时间诊断办理慢病、“两病”,定期健康查体。聘请专业人士对贫困户住房进行鉴定,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贫困户房屋修缮和居家环境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高。

牢牢抓住收入达标这个核心。收入达标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直观体现和首要标准。为确保全镇545户贫困户收入全部达标,邵庄镇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申请扶贫贷款支持等途径不断扩展贫困户收入来源,“志”撑脱贫“能动性”持续增强。为帮助生活确实困难、确实没有能力实现收入达标的贫困户,邵庄镇依托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引导42家企业筹资1000万元成立“扶贫联盟”,通过基金分红为收入不达标的贫困户全部“兜底”。突出收入核查排查,抽调扶贫专干16名组建档案材料联审队伍,按管区轮流对贫困户档案材料“过筛子”,确保各项收入全部落实。

牢牢抓住长效机制建设这个关键。贫困户脱贫质量高不高、稳不稳,能否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邵庄镇注重发挥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养殖棚等扶贫项目14个,累计产生收益100余万,惠及贫困户131户313人,帮助贫困户上岗就业找到“门路”。马石西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引进青然农业蜜桃种植园1200亩,动员村民入股建成蜜桃生产包装车间,贫困户通过务工和分红,收入增加了不少。该镇还注重健全贫困户动态监测机制,结合“街坊议事”制度,常态化关心关爱贫困户,在前期“领导干部+扶贫专干+网格包靠”全面摸清困难群众基础上,开发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困难群众信息数字化整体呈现。

牢牢抓住帮干队伍建设这个主体。贫困户诉求能否得到及时回应,帮扶干部是重要“关节点”。自邵庄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很主动、行动很迅速、推进很有力,就是因为全镇186名帮扶责任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时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先后多次召开扶贫专题培训会,持续提升帮扶责任人对各项政策的“掌握力”和“熟悉度”,建立每月固定走访制度,避免“走马观花”,深入“促膝长谈”,将“群众满意”作为扶贫工作的最大鼓励和最好褒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制定考核办法,严格压实帮扶责任,对帮扶责任人形成持续激励和有效约束,为促进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注入强劲“动能”。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响鼓重锤”推进脱贫攻坚挂牌督战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通过全面整合力量、提升队伍战斗力、优化攻坚打法等举措,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

上下联动,开启全面督战模式

该县结合实际,印发组织系统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方案,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分级挂牌、责任到人”的方式,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领衔挂牌,依托现有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整合力量,对各镇(街道)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挂牌督战。

坚持县、镇(街道)两级联动原则,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要求,到村到户开展督战。

成立县级督战队,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县级督战队队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担任常务副队长,其他部务会成员担任副队长,下设7个督战分队,分别由部务会成员担任分队长、镇(街道)组织委员或副书记担任分队副队长,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督战工作。

每名部务会成员负责挂牌督战1-2个重点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县级督战队日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统筹负责,下设工作专班抓好跟踪调度落实。由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牵头,成立县级巡回督战队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集中力量,一线干部大作战

该县围绕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情况开展督战工作。

扎实推动“1+7+9”(1个县级双指挥长、7个战区指挥长、9个专班)指挥体系和2249个网格扁平化管理体系,建强91支脱贫攻坚工作队,织密2249个网格,实现全体农户帮扶全覆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纪律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全面配强攻坚队伍,按照“摘帽不摘帮扶”要求,保持91支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队2745名扶贫干部、2249个网格的网格管理体系总体稳定。

按照“出一进一”不得缩减帮扶力量原则,及时优化调整驻村干部58人,确保脱贫攻坚队伍尽锐出战。7个督战队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村社合一、庭院经济等开展督战工作,举办三都县“村社合一”业务培训班,将挂牌督战推向纵深。

精准管理,夯实攻坚战斗堡垒

抓牢组织系统疫情防控,各党组织依托脱贫攻坚网格化体系,推行“十个一”工作方式、“一控四有”工作法和组织系统“1+4+1”工作体系、“五个一”举措、“干群连心春节大走访”活动、“快、实、准、精、严、爱、引”七字工作法等举措,发动全县462个基层党组织、1万多名党员、4760个在职在编干部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

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做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制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严肃纪律整顿作风,切实抓好会风会纪工作。

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云视讯”系统等平台对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等分级分类进行精准培训。

汇编《三都县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三都县危房改造和“三改”宣传资料》《脱贫攻坚运行体系简明手册》等政策性资料印发全县各级干部学习,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组成工作组,对各战区开展工作督导,做好统筹调度,切实做到防控和春耕“两不误”。

优化打法,科学调度脱贫战场

网格员通过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走访排查、全方位服务引领等方式,落实好“三查四保三落实”攻坚任务。

在党组织引领下,不断丰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广飞地经济的“三包”和“六统一”等利益联结模式,将贫困户利益与企业、合作社有效捆绑。

抓实“村社合一”,加快完善“1个县级总社+91个村级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链条,构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提升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水平。

持续构建“1+N”“蛛网式”劳务组织体系,依托县镇村三级劳务输出平台,2月19日有组织“零风险”输出返岗农民工172人,拉开了三都“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的大幕。据统计,截止目前,共收集到县内外企业岗位74805个,其中省外岗位55016个,省内岗位19789个,全县累计转移就业54860人。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拧紧党建与脱贫攻坚“一股绳”

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紧紧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行“党社联建”“村社合一”等系列模式,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示范、村级合作社推动、党员能人带头、群众抱团发展、贫困户广泛受益”的良好效果,切实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不断发挥党建促脱贫攻坚引领作用,扎实有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下好“先手棋”。

压实党建责任,脱贫攻坚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为拧紧思想这个“总开关”,积极履行“一岗双责”,把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一方面突出集中学习、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这个抓手,以“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的决心和以“脱贫攻坚总揽发展全局”的勇气,压实责任,聚焦要点、找准关键;另一方面以镇级脱贫攻坚片区指挥部为中心,统筹发挥业务工作专班力量,突出村级前沿指挥部核心关键,严格落实包村领导责任制,及时监督指导党员干部工作,形成了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新格局。

加强组织力量,脱贫攻坚战斗堡垒进一步夯实。狠抓“少数关键”,突显党组织力量,积极选好配强“两委一队三个人”,着力把党组织建设成脱贫攻坚战的前沿战斗堡垒。一方面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产业能人等人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重点人选,并加强对村级后备力量人员的持续培养,让村党支部成为脱贫致富的“先锋队”;另一方面用活用好驻村干部。对县派第一书记、镇派干部等驻村干部合理调用,加强日常监管研判,定期进行考评测评,对不胜任的驻村干部及时调整,让驻村干部在脱贫一线练就本领,成长成才,进一步筑牢脱贫攻坚组织力量。

强化带头引领,脱贫攻坚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深入挖掘、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脱贫攻坚夯实经济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充分利用“党建+”扶贫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三位一体,因地制宜谋发展,以“党支部为带动,合作社为纽带,贫困户为实施主体”的模式,积极探索并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平稳持续增收创收;另一方面引导“输血”向“造血”转变,做大做强“侗文化”乡村旅游,“为村”平台优势,重点打造一批本地特色的招牌农产品,挖掘一批带富力强的农村能人,培育一批优秀的先进典型党员干部,确保脱贫不返贫、脱贫有成效,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四查四看”全体体检脱贫攻坚成效

今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纪检监察系统通过“四查四看”的方式,全体体检脱贫攻坚成效,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查政治站位,看“四个意识”强不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紧盯责任问题督落实,紧盯政策问题督效果,紧盯作风问题督作为,全员参战,坚持“督”“战”“帮”“问”一体推进,切实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深入了解各镇(街道)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与区党工委签订责任状、责任清单后,是否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对脱贫攻坚“收官战”的目标任务是否明确细化,是如何把责任落实到班子成员、各站所和村(社区)的。

查政策落地,看工作措施精不精准。深入了解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任务清单、整改清单是否存在层层套用、照抄照搬,上下一个样,整改不细化,内容不精准、意见空泛化,清单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督促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把任务清单、整改清单由“类”到“户”进一步细化。围绕脱贫攻坚政策知晓、安排部署、工作落实等情况,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25个贫困村56人开展访谈,发现问题9个;开展明察暗访发现政策执行不力问题问责2人。

查项目资金,看管理使用规不规范。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八个一”行动,督促全区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扶贫产业项目数据上云工作,实现扶贫产业项目线上管理。以推进扶贫产业为核心,线上分析与线下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贯彻落实“五个始终”“三盯三公开”要求,对全区扶贫产业项目开展“大起底”“大筛查”,下发工作提示4份,督促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党组对2015年以来实施的153个扶贫产业项目认真开展分析研判。

查问题整改,看工作作风扎不扎实。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要求,采取谈心谈话、个别访谈、随机抽查、明察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监督检查,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工作格局,推动全区脱贫攻坚“两补”问题1529个全面整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44个,下发通报59期、纪律检查建议书1份、监察建议书13份、派单督办21份、工作提示36份,谈话提醒43人,立案查处15人。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四个不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采取强化责任担当、动态管理、增收举措和目标任务四个措施,确保“四个不落”,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干部责任一人不落。强化“一联四包”领导联系指导责任,加强镇级脱贫攻坚工作的联系、指导和督促,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加快脱贫攻坚收尾工作的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强化驻村干部管理,明晰其工作责任,坚决纠正停一停、歇歇脚等“疲劳综合征”,严格按照驻村干部管理规定,保证吃住在村,在基层当好扶贫政策的“讲解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始终保持攻坚定力和战时状态,坚决打赢这场收官之战。强化帮扶干部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一帮一联”“一户一卡”工作,严格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结对帮扶工作,因户因人施策,持续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户实现可持续性的脱贫致富。

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兜底保障一人不落。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防致(返)贫机制,坚持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盯“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目标,聚焦“四类”重点户,建立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分类建立风险台账,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着力补齐短板。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对所有脱贫不稳定贫困人口,贫困边缘人口,因病、因残、因疫情等原因致(返)贫人口等对象进行核查,发现符合政策兜底保障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助尽助、应兜尽兜”。同时,加大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排查和认定,用足用好临时救助政策,切实增强临时救助救急救难、托底保障功能,以及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管齐下、合力推进,织紧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确保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不漏一人一户。

完善增收举措,确保贫困家庭一户不落。按照“突出党建引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路子”,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模式,以“一园两区三片”为中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水产养殖、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异地置业等主导产业,强化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同时,持续打好稳岗促就业“组合拳”,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主动推进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及时为全镇劳动人员提供就业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并加强对有意愿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保障农民群众稳岗就业。

聚焦目标任务,确保脱贫工作督查督导一项不落。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工作调度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调度会的重要会议议程,严格落实每月召开“一联四包”工作调度会、定期召开镇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坚持联系乡镇领导到乡镇、联系村领导到村(居)指导和督促工作,加强工作调度,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收官工作。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制度,对工作不力,阶段性工作滞后的部门、村(居)、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通报,对作风不严不实的个人进行提醒谈话,对于各级检查督查反馈的问题,对照全年目标,建立整改台账,将排查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逐村再排查、逐户再核验、逐人再审示、逐项再提升,保持问题动态清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运用“三类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州省三都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人才服务大局的主战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三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和推动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技人才助农增收

引导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为扶贫战场注入科技力量,让扶贫更有力量。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紧扣产业用好人才资源,围绕全县“一县一业”“一镇一业”等主导产业,积极争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科技人才开展技术、项目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和科研创新,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发展服务,推动科技资源向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一线流动集聚。深入推进“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将省州选派的“三农”专家、县级农业专家、村级有一定特长的本土专家分门类别纳入到县级“脱贫攻坚农业专家服务站”中,组建专家库,全方位公布专家信息,不断攻克农业产业在农村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助推农业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副职以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科技副职)+企业+科技计划项目+贫困户”等方式,深入贫困村组户和企业开展技能培训、项目申报、系列科技活动,培育壮大乡村本土人才,为贫困户参与脱贫产业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教育人才支教助学

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创新加大教育扶贫宣传力度。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教育扶贫宣传工作,纵深落实脱贫攻坚教师包保制度。利用夜校扫盲班活动平台和特色精准扶贫班,宣传好教育扶贫政策,努力实现人人知晓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学子撑起“希望伞”。创新方式做好脱盲再教育。结合民族地区人口居住特点,采用“集中式”和“流动小黑板”办夜校,全面铺开农村脱贫再教育工作,把脱贫攻坚夜校作为治贫先治愚昧,扶贫先扶智的重要突破口,促进三都农村教育发展。创新模式实现教育扶贫信息精准化。利用钉钉办公平台,开发教育扶贫智能系统,将“简道云”和“扶贫云”有效结合,精准记录学生就读信息、受资助信息,形成线上线下信息一致,精准助力教育扶贫。2018年以来,全县落实教育资助资金4591.043余万元,惠及学生6.742万人次。

卫生人才精准服务

坚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七大战役”中的“健康扶贫”战役,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如期脱贫致富。扎实实施结对帮扶。借助党建引领“健康使者·助推健康扶贫”行动,1000余名“健康使者”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健康扶贫,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全程结对的长效帮扶模式,实现建档立卡户应签尽签,推动医疗资源向一线流动。2018年度,上门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119225人,其中高血压患者已签约5977人,糖尿病患者已签约1986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已签约689人,活动性结核已签约154人,慢病患者共计服务33766人次。扎实提供健康上门服务。以解决因病致贫家庭造血功能弱作为健康扶贫突破口,对有望恢复劳动能力的患病贫困人群,按照精准摸排、因人施策、有效救治“三步走”策略,运用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扶助、民政救助现有政策分摊救治,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让患者得到快捷就诊。通过排查核实,针对我县罹患七类十三种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25人,按照“四定两加强”的原则,认真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为新增大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开展集中救治。扎实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对接各界医疗帮扶团体和医疗技术人员,推动医疗技术服务团队下基层行动,定期到各村开展义务诊疗服务,对贫困患者疑难杂症诊断、患者诊疗方案,指导患者康复治疗等服务,有效排解困绕贫困患者“看不上病、看不准病、看不好病、看不起病”等健康扶贫重大难题。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三方合力”助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近年来,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通过组织、党员、群众“三方合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配强工作力量整改落实。成立全区组织部门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组织科;各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整改方案,抓紧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相关工作落实。扎实贯彻落实省、市组织部门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涉及组织部门问题,逐一对照检查,全面开展自查,集中精力整改,切实担负起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的政治责任,为确保襄州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充分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在决策、建设、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在贫困对象的确认、脱贫项目的选择、脱贫计划的制定和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安置点的确定等方面,都尽可能地让贫困群众最大限度的参与,与贫困群众进行充分地沟通协商。在脱贫攻坚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注重多征求和听取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尽可能地吸纳到脱贫工作决策当中,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决策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在村务管理和村级治理中,让有一定能力的贫困群众最大程度的参与,注重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及时做好村务公开,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据统计,襄州区所有村级组织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五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党员群众参与感进一步增强。

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带动。通过“树旗立标”的形式,选树了一批像刘大湾村、胡庄村、邵棚村等为代表的工作有能力、致富有本领的领头雁典型,把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介,树立鲜明导向。有针对性加大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的支持,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带头人发展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并通过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2018年,全区合作社发展到1328家,家庭农场累计达到400家,共带动农户7.5万户。在主导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稻虾共作等高效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坚持力量下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以来,贵州省从江县牢牢把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六个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兵力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堡垒在脱贫一线筑牢。选优配强“领头雁”,注重从在外务工返乡、产业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先后有15名思想政治强、服务意识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对370个挂牌督战村先后开展两轮村干部“过筛子”研判,对不胜任工作的9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及时调整配强。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地毯式”摸排370个重点村,对排查出的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完成整顿升级。规范化组织建设,专门制定《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组织生活、组织建设等6类38项具体标准,让各级党组织“照图施工”,争创一流。同时,财政按每个村2万元、每个社区5万元党建专项经费给予拨付,有效夯实基础保障。

党员在脱贫一线帮带。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行动,建立“党员+贫困户”帮扶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帮扶工作,采取“农家恳谈”“摸底排查”“解难帮困”等方式,累计帮助基层群众争取项目842个,为群众办好事3200余件,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628个。以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双型创建”等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鼓励村“两委”班子、种养殖大户、党员致富能手发展村集体公司280个,带动1.92万户农户脱贫致富。开展“传帮带”行动,明确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履行“指导”“参与”“帮助”职责的过程中,注重对村干部手把手教方法,既要留下一个好班子、一套好机制、一派好风气,更要锻造真正能接得住接力棒的村“两委”班子。如西山镇小丑村在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产业过程中,从基地建设到线上销售,村第一书记采取“手把手”教,村干“面对面”学,当前村干部全面掌握了管理、加工、销售等技能。

干部在脱贫一线锤炼。推行机关干部包保责任机制,县级领导示范带动105个县直部门与20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6554名干部与3116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干部责任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实行科级干部下沉机制,选派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到乡(镇)专职抓脱贫攻坚工作,确保精准脱贫。按照党群干部进弱村、政法干部进乱村、经济干部进穷村、农业干部进产业村、科技干部进专业村的原则,明确70%以上的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充实村级帮扶队伍,目前全县共选派2126 名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工作,其中241名担任村第一书记,每个贫困村平均有4名以上正式干部驻村。

人才在脱贫一线聚集。立足月亮山区乡村旅游资源和食用菌、百香果、林下养鸡、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等“特色产业”打造实训基地,聘请126名“土专家”“田秀才”“金种子”组建乡土师资队伍,开展培训6期3200余人次。深化“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将195名省、州科技特派员和县乡农技人才匹配到370个督战重点村的568个村级主导产业,推动了产业和专家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各级农技专家开展联系服务646人次,农业专技人才到田间地头服务536次,帮助解决问题423个。宰便镇分耶村的辣椒产业,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省级科技特派员宋拉拉在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指导后,长势良好。“我与镇农技人员交换了电话、互加了微信,就是希望在辣椒产业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沟通解决。”宋拉拉说。

问题在脱贫一线解决。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力量分散、产业不优、攻坚能力不强等问题,及时明确思路措施,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加强脱贫攻坚力量整合,统筹村“两委”干部、脱贫攻坚指挥所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网格员、包保干部5支队伍,明确村指挥所长为总负责人,细化责任清单,梳理各项问题,定时完成整改,进一步形成攻坚合力。深入开展“党建促产业发展”行动,帮助农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把牢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广“党社联建”“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重点发展“4+1”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养殖生态鸡128.2万羽,种植百香果1.09万亩,种植蔬菜2.46万亩,种植食用菌1100亩,实施有组织化劳务就业14.24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24万人。同时,围绕提高基层干部攻坚实际能力,通过新时代学习大讲堂视频系统,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和县乡村三级攻坚队伍进行了全覆盖培训,组织37名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到产业示范点观摩学习,当前村集体经济累计达10万元及以上有230个,5至10万元有78个。

导向在脱贫一线树立。强化考核奖惩,形成先进典型选树在一线、干部选拔任用在一线鲜明导向。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275名共产党员、169名党务工作者和100个基层党组织在今年“七·一”期间作为“两优一先”对象进行表彰,对126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指挥所长进行表扬。坚持在脱贫一线识别和考察干部,通过实地调研、随机查访、常态研判等多种途径,了解和掌握乡镇、部门一批表现优秀的干部,今年来共提拔重用干部23名,储备优秀年轻干部499名,在严格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稳定的基础上,对在脱贫攻坚中履职不到位的5名乡镇正职进行免职和10名乡镇副职进行免职。同时,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对帮扶工作不扎实的4名帮扶干部进行全县通报,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57名驻村干部和网格员提醒约谈,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利用考核指挥棒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善作善成。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九

“三举措”打造“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贵州省惠水县断杉镇坚持以党建作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招商引资,以“三举措”为抓手合力打造扶贫车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党建+”模式,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党组织带头,发展有奔头。”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近年来,断杉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促脱贫”相结合,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实现“党建+扶贫车间”链接,走出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人有事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始终坚持将就业脱贫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共创建扶贫车间47个,建设扶贫就业基地387个,同时大力支持自主创业。今年以来,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6万人次,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数10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人次以上。

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促产业发展。始终坚持“龙头带动、支部引领、产业兴旺、集体收益、农户分红”的发展思路,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用活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成果,完善“村社合一”建设,持续开展“三变”改革,创新“党支部+N”发展模式。通过招引贵州省利丰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煜煌椒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千秋瑞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花椒、蜂糖李、白芨、香椿、佛手瓜等产业为核心的扶贫车间,增强龙头带动效应,培树致富带头人,激发村级发展活力,形成党建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就业增收。

创新“互联网+”,电商扶贫大有可为。为有效将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镇党委牢牢抓住电商助农发展新模式,依托村级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点建设,创新“互联网+扶贫车间”模式,拓展销售渠道,致力打造“一村一品”,不断增强农特产品知名度,助推建立品牌效应,逐步实现效益线性分配、风险逐级分担,收益模式趋向稳定,效益区间趋向合理。同时,通过发展电商等新兴业态,提供自由灵活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培育优质人才,保证农副产品可持续、创新性地生产和输出,同步助力乡村脱贫、振兴内生动力,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产能,激活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打造新型“造血式扶贫”。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篇十

脱贫攻坚“行稳”方能“致远”

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审定,紫云县、纳雍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成绩来之不易。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832个贫困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达5575万人。但是,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即将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五年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等政策“春风”吹遍贫困地区;280多万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不懈奋战,为乡村谋发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有700多位一线干部,将热血永远留在了奋斗的土地上;千千万万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自立自强,勤劳致富……一条条柏油马路、一排排易地搬迁新居、一片片葱葱郁郁的蔬菜水果产业园,脱贫攻坚让农村“旧貌换新颜”,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越是最后关头,越要一鼓作气,凝心聚力夺取最终胜利。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在前期取得的优异成绩面前,有些党员干部有了松懈心理,认为可以歇一歇。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面对一个个艰难险阻,始终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带领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战役里,广大党员干部也要做到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要继续咬紧目标不放松,确保“稳步”脱贫,圆满“收官”,如期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就要站在群众立场全方位检视脱贫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仅仅是当前的“战斗”需要,也是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夯实基础、助力“远航”。一方面要对前期工作进行巩固。结合各类抽查、普查、督查的结果反馈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带着问题深入群众,结合群众意见、智慧,及时补短板、堵漏洞、锻长板。另一方面要做好长期规划,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制定有效衔接机制,特别是针对特殊群众、边缘户等,要多一些谋划,让“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成果更“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避免出现返贫、新增贫困户,就要结合乡村振兴,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做好长期规划,以实现产业兴旺,并为乡村振兴发展蓄足“力”。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并不是终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才能为“十四五”开好局,为实现“中国梦”做强有力的“铺垫”。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10篇相关文章:

★ 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

★ 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

★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 决胜脱贫攻坚2020感想

★ 2020脱贫攻坚感恩奋进心得体会5篇

★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5篇

★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心得体会个人感悟【5篇】

★ 2019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 扶贫工作心得和感悟

★ 脱贫攻坚党员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心得体会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范本10篇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10篇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1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