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练习二》教学目标: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1篇

教学内容: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

1、字:
漾、蔫、挎、蹑

2、成语:
“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

漾:
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
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教学目标(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3篇

教学内容: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

教学重难点:

1、字:
漾、蔫、挎、蹑

2、成语:
“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

课件 图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出示:

漾:
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

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

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
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

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4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

5、山雀

第一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生字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六、课后反思:

6、蜗牛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二、教学步骤: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谈话导入: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学生齐读课题。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七、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2.听写字词。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6.连读3、4自然段。

四、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五、课后反思: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六、课后反思:

7、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二、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狐假虎威

齐读课题;
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8、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五、课后反思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8、好伙伴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二、重难点、关键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师: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师: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师: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动)

师: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师: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师: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师: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师: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师: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师: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

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师: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师: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关爱、互相帮助。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师: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师: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四、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师:你们来读使你感动的地方,我来读剩下的部分。

师: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再读全文,质疑问难,全班解决)

师: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五、故事扩展

师: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

语文百花园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
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
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
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词语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二.练习说绕口令:
1.课件出示绕口令

(一):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读。重点练习这两个字。

7.课件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四.读读背背:

五.我的采集本: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填空读词。

6.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二.阅读观察日记:

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2.既然喜欢,那你们一定对这些动物有比较多的了解,想不想把你了解到的介绍给同学们听? 二.自由介绍喜欢的动物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指名说:你想介绍动物的什么?

整体(大小、胖瘦、颜色)

外形、局部(头、身子、四肢、尾巴)

吃乖巧

习性、喝性格淘气

睡勇敢

——学写观察日记:

把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写出来呢?我们也来学习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气。

4.学生课堂练笔。

四.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五.拓展学习:观察其他动物或植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六、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an que zhenɡ qu ken dinɡ can lan

wa pian

()()()()()

nai xin wei rao tanɡ xia cai xianɡ

zhui ɡan

()()()()()

Tao pao

fu jin lin ju ruan yinɡ

chu jiao

()()()()()Ji xu

dan xiao

nao dai dinɡ duan

nan mian()()()()()

shu xi

pa xia

mao mi xun zhao pu mie()()()()()

huai yi hai pa zhu rou chao nao

hu jia hu wei()()()()()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耐心(nài àin)缠绕(rào yào)猜测(cè chè)坚硬(yìng)寻找(xún yīn)肉饼(ròu yòu)巡逻(xún xìn)触角(chù chǔ)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不动()假()威 神气()()半()半()大()大()()张()望()来()去()头()尾 鹬蚌()()

四、写3个带有动物的成语: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因为(),所以今天才迟到了。因为(),所以()。

六、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时限:80分钟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等级_____

积累运用(37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我一定能写好!(8分)jiāo ào wán shuǎ fān gǔn shú xī()()()()jì xù chǎo nào hú jiǎ hǔ wēi()()()()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仰()慌()猜()班()

迎()谎()睛()斑()杆()潮()鱼()免()

竿()嘲()渔()兔()

三、我会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例:尾巴长长的 例:雪白的浪花 泡泡()()的沙滩 牛角()()的大海 天空()()的草地

四、补充完整。(12分)

守株()()呆若()()画龙()()狗()()墙 打草()()鼠目()()

亡羊()()狐假()()鹬蚌()()

2、小妹妹是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今天没有到公园去游玩。

五、照样子,学写比喻句,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

例: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1、中秋节晚上,一轮明月宛如________悬挂在空中。

2、你看,小鸟背上的羽毛绿绿的,仿佛__________。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3、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阅读理解(33分)现代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12分)

若是扇得好,一个(),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有时吹得()了,扇得()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光影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选自于课文《 》,是著名作家_____写的。

4、这段话从_____和_____两种情况,写出了肥皂泡的美丽、神奇。

二、课外阅读(13分)

(一)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

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浓郁的清香里。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 17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本文共有()个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___ 的顺序来写的。

2、把“在每家的窗台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这句话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提供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乱。()(2)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4、第四自然段,作者写了菊花的_____ 和_____。

5、用“ ”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用“___ ”画出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

古诗文阅读(8分)

一、我会填。

1、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

2、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

3、课外,你还背过描写动物的古诗有《 》,你最喜欢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

二、我会连线。

江流石不转 《听弹琴》 杜甫 细语人不闻 《竹里馆》 王维 明月来相照 《拜新月》 刘长卿

静听松风寒 《八阵图》 李端习作天地(25分)

同学们,课外活动时,你一定玩儿得很开心吧!把你是怎样玩儿的写出来,要注意把玩儿的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写具体。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5篇

第二单元教案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北大荒秋天的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1并出示秋天田野课件)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生齐读课题。

(3)简介北大荒并出示建国前的北大荒的图片。(课件)

放“思乡曲”师范读。

过渡:如今的北大荒的秋天是怎么样的呢?文中介绍了北大荒的秋天的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来。

师相机板书:景物:天空

小河

原野。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和部分词语的解释)

(2)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评价的?(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件)(课件出示)

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知道的?(一叶知秋)

北大荒很美!那它的美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6、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形,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紫: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3)作业:按笔顺在习字车上描红。(4)比一比:荒 拨

板书:

天空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原野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俗话说,一叶落而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

慌 壁 碧 烧 绕 拔

来了。通过昨天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近北大荒。

二、讲读课文

1、北大荒的美在哪?(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美在 天空

小河

原野)

2、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理解: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冲洗过一样,非常亮丽。)这就是一碧如洗的天空(课件出示一碧如洗的天空)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

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课件流云图片)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你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它吗?(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等)

4、文中把多彩的流云比作什么?(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5、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练习朗读和背诵。

6、小结:见到如此美丽的画面,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说:“啊,北大荒秋天的天空真美呀!”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抬头看见一碧如洗的天空,低头又看见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们看到了什么?小河给你什么印象?(出示显示小河图片课件)清澈见底:清而透明,能看见河底。

3、出示: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怀抱里。(课件)

作者把小河比作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你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吗?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在这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会做什么?心情怎么样?(课件)

5、游览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啊,北大荒秋天的小河真美呀!)指导朗读,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放眼望去,北大荒的原野上怎么样?什么叫热闹非凡?具体表现在哪些?(课件)

3、指导朗读,读出原野的热闹非凡。

4、观察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像这样先围绕着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再具体说原野怎样热闹非凡的方法叫先概括后具体。)

4、这时你想说些什么?(啊,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真美呀!)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呀,原野上,人们的心都要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来看看人们的心为什么要燃烧起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收获呢?

(2)(课件显示)“大豆摇铃千里金”,这句话描写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描写出北大荒丰收的景象,告诉我们北大荒的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3、引读:你 瞧,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4、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让我们看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显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板书: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三、总结全文

1、课文学完了,你们觉得北大荒的秋天美吗?

2、北大荒原来是一片荒芜,没有人烟,现在为什么变得这么美丽富饶呢?(因为这里的人们非常勤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美丽的家园。)

3、学生齐读课文

四、作业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一下家乡的秋天,把你的收获写成一段话。

3、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美要大家一起

来分享。

板书: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美)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

丰富

教后记:

西湖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西湖的美。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西湖的美。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西湖的美。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
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简介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配乐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出示西湖美景图)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

湖面

湖堤

小岛

华灯)

出示生字词

三、感受西湖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置身西湖,我们的眼里有山,有水,有景。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读。

2、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

A.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指导理解 “素有”、体会“天堂”。B.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指导理解“明珠”。

3、请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西湖这颗镶嵌在人间天堂里的明珠的魅力展现出来吧!齐读第一段。

四.作业

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下面词语。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西湖的哪些美景呢?(山峦

湖面

湖堤

小岛

华灯)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句话是写山峦的,哪句是写湖面的,并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来?(2、指名说描写山峦的句字,并结合图片理解层层叠叠和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

3、指导朗读。体会真像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指名说出描写湖面的句子,并指导朗读,理解硕大和犹如。体会比喻句。能用犹如、好像、仿佛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白鸥掠过湖面。

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放眼远眺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真是美如仙境。(板书:远眺)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三段。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

(3)我们已经知道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

(4)课件 出示(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句。

2、出示西湖其它美景的图片,并练习说话: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月下西湖,我们又能欣赏到什么美景呢?(课件出示第四自(5)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然段)

1、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出示西湖月下图片,生谈谈感受。(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明月东升、华灯倒影、琴声悠扬)

2、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总结;
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5、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板书:一颗明珠。

五、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读课文,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背诵。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他们留下了一首首赞美的诗。现在,让我们以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课件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收集赞美西湖的诗句。

板书设计:

山峦

湖面

远眺 西湖

湖堤

小岛

近赏

一颗明珠 华灯

琴声

夜游

教后记:
**的天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7**的天空。(出示课题)

2、学生读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简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的天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之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湛蓝、透亮)

2、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1)**的天空湛蓝、透亮;

(2)**的天空离人近;

(3)**的天空让人神往;

(4)**的天空一年四季蓝晶晶;

(5)**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3、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或联系实际理解生字词。

湛蓝

宝石

河畔

圣地

4、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5、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将生字按结构分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用钢笔描红。板书设计:

7**的天空

湛蓝、透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的天空》,请同学们猜一猜:在藏语中,**是什么意思?那湛蓝的天就是?

你想知道这是一扇怎样的窗帘吗?生齐读课文。

课件6出示**的天空。**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湛蓝、透亮、蓝晶晶)

板书:湛蓝

透亮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课文中描写**天空的句子画出来。(课件8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湛蓝”是什么意思?(非常蓝、特别蓝)

“透亮”的天空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出来吗?(干净,没有一点杂质)

湛蓝、透亮的天空像什么?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课文中把什么比作什

**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天空呢? 简介日光城:

**海拔3658米,大气层薄而且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气中含尘量小,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阳光充足,全年无雾。**平均每天有

8小时15分钟的太阳照射。因此有“日光城”之称。

日光城的天空自然与众不同,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夸张说法。

(1)净。你从课文的那句话感受到的?

(2)洁。你从课文的那句话感受到的?

(3)地间只有湛蓝,那**多单调呀。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有白云、绿草的陪伴,它越发——,更加——。

到**纯净、明洁的蓝天,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啊?

小结: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就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一起读一读吧!

作者也和同学们一样,来到**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词写出了人们的感受呢?(让人神往、紧紧吸引、不忍离开)。

同学们,让游客神往的是(),紧紧吸引游客视线的是(),让游客不忍离开的又是什么啊?()(是**天空的蓝。”)(课件17)

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不想)那就是蓝得——(让人神往),蓝得让你——(不忍离开)

过渡:你们看,当这湛蓝的巨大窗帘缓缓拉开时,我们看到了圣地气势恢弘的

美,我们继续来拉,去欣赏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介绍布达拉宫。

小结:了布达拉宫的骄傲,成了**的骄傲。这片神奇的天空今天湛蓝、透亮,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一年四季一直这样迷人。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是藏语中“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句子,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课件出示窗帘。三.总结全课

多么湛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课文)

引导:当我们感受到**湛蓝天空的美时,当我们看到圣地气势恢弘的美时,当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就完全理解了“**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了”,如果这些神往的人中有老人、孩子,有中国人、外国人,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领导、官员,请你张开想像的翅膀,想像他们面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3.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天空的美。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试着背诵这一课。

(4)给**的天空设计一句广告语,要突出**天空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7**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

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教后记:

习作二 我的自画像

一、教学要求: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情。

难点:写出个性特征。

三、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用来画自画像的卡纸和小镜子。

4、好词语表。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步作前指导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张名片,它是干什么用的呀?对,向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需要名片。有个叫杜小虎的同学,就有一张特别的名片,不仅有他自己的介绍,还有自画像呢,你想去看看吗?想去认识杜小虎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己读例文,并结合图说说你对杜小虎的印象。

2、你是从图或例文的哪些地方产生这样的印象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3、请生全班交流。小结:图画中的小虎的外貌笑眯眯的眼睛……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爱笑的孩子。介绍中告诉大家他的爱好,知道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三、学习例文

1、图文对照,说说,杜小虎给自己画的自画像,哪些地方特别像?

2、杜小虎除了介绍自己的外貌还告诉大家什么啦?小结:介绍自己我们要向别人讲清自己的长相、年龄最重要的是要向大家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

四、指导习作

1、学生自己对着镜子画自画像,画出自己最有特点的样子。

2、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

3、全班玩“猜猜看”的游戏。贴出自画像,猜猜他是谁?

4、学生自己练说后,拿着自己的画像,找到你最想介绍的伙伴,介绍给他听。

5、老师提供一些可用词句。

第二步下笔成文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第三步修改习作

评价与修改

重申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重申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3、修改效果自评办法

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4改后稿呈现方式

将自己的自画像介绍贴在教师准备的大白纸上,将在班级走道上向全校展示一周。如果你的名字被很多同学熟知并叫上名来,就说明你的成功。

教后记:

《练习二 》

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竖”。教学重难点:

1、字:
漾、蔫、挎、蹑

2、成语:
“高堂广厦” 等八个成语。

3、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准备:课件 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学习方法。

2、书写“异、齐、养”三个字中的“撇”和“竖”两个笔画。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出示:

漾:
① 水面轻微动荡。

② 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5、指名说应选哪一种解释并说明原因。第二部分

我的十分钟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懂题目要求。

② 小组成员合作,并选择确切的解释。

③ 由组长记录下答案。

2、组织学习小学汇报。

3、师引导其他学生评议。

蔫性子: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篮子:胳膊上挂着。

蹑着脚:踮着脚,动作很轻。第三部分

1、小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
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我的十分钟

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正确。

② 结合课前的预习,小组成员合作理解成语的意思。

③ 组长记录下自己小组成员不理解的成语。

3、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

4、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并提出以下问题全班同学交流。

①每一行两个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八个成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5、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② 针对不同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小组内讨论。

③ 小组内成员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组织学习小组汇报。

3、师相机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集体讨论: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①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② 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5、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6、教师总结。

三、教学第六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① 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② 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③ 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推荐访问:上册 单元 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集合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